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最愛大北京
坐地鐵5號線到雍和宮站的時候,如果仔細聽,會發現英語報站說的是“Lama temple”,出了地鐵,就到了雍和宮。
老北京有句俗話:“男雍和,女紅螺”,說的是京城求姻緣最靈的兩座寺廟,男性去雍和宮,女生去紅螺寺。
今天的雍和宮,承擔著咱老百姓無數的心愿;而在幾百年前,這里承擔的,卻是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的未來。
雍正、乾隆兩任帝王在此潛龍升天;六世班禪不遠萬里來此開啟藏傳佛教入中原的新紀元;十三世達賴在此從宗教上證明了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。
萬里江山,香火連綿,都在這座雍和宮中……
康熙三十三年(1694),雍和宮始建,康熙將其賜給了四阿哥胤禎。二十八年后,帝崩。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的太子,也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,更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哥,而是長大成人的“冷面王”四阿哥胤禎。
雍正的繼位是大清歷史最大的意外,沒人想到他會繼位,滿朝文武想不到,民間也想不到,就連后世的史學家也百思不得其解,但結果是,他成為雍正大帝。
他成了紫禁城的主人,坐上了那張龍椅。卻舍不得父皇賜給他的府邸。當然,那時的雍和宮還只是一座貝勒府,稱“雍親王府”。
對這座從小住到大的家,雍正心里充滿不舍,哪怕入主紫禁城,也舍不得賜給他人。想來想去,他就把自己的府邸一分為二,一部分改成黃教(藏傳佛教格魯派)上院,一部分則作為自己的行宮。
當他登基三年后,一場大火將行宮部分燒毀,雍正只好將另一半的黃教上院改成了行宮。
作為大清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,雍正在位僅十三年,便崩于圓明園。繼位的便是弘歷,我們熟悉的乾隆爺。一手締造“康乾盛世”的君王。當然,如果沒有康熙打下的基礎和雍正十三年的勤政,乾隆是否能接手一個盛世大清還是兩說。
乾隆對雍和宮的感情似乎沒有雍正那么深,所以他繼位不久后,便決定將這里變成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。從乾隆九年開始,短短幾年間,朝廷便對這里進行了從行宮到寺廟的改建。
拆影壁,建昭泰門;設桅桿,立寶坊;立碑亭,建鐘樓、鼓樓;翻蓋殿堂,增建僧舍、印務處、經史館等八百余間。乾隆親自賜藏語名:“噶丹敬恰林”,漢語意即為“雍和宮”,意為兜率壯麗洲。
為著這里將要發揮的特殊作用,乾隆還從建制、管理、宗教機構設置等方面給予很高規格和嚴格規定。比如,在行政方面,當時雍和宮有一個很高的管理機構,即:“中正殿管理喇嘛念經處”,直屬管理全國蒙藏事務的最高機構“理藩院”,并設一名“領雍和宮事務大臣”,一般從親王中選派。
在宗教方面,雍和宮當時有兩套班子。一套稱“總管駐京喇嘛印務處”,負責管理北京,東、西陵,熱河,五臺山等各喇嘛寺院的工作;另一套專門管理雍和宮的宗教事務,其機構設置相當復雜。
除了完備的管理機構,雍和宮對僧人的來源和管理也有著嚴格的規定。比如,嚴格按照密宗四續部理論建成的四大“扎倉”,即僧院。扎倉建成后,乾隆就降旨:各扎倉適合擔任教習的老師一律要從西藏選送。
之后,一大批精通佛法、道行高深的高僧從雪域高原來到北京,并培養出大批各種藏傳佛教人才,這種影響即使到了光緒年間也還發揮著一定作用。
今天的雍和宮,當初的銀安殿如今已經成了雍和宮的大雄寶殿,佛祖法相莊嚴,普渡眾生。善男信女虔誠叩首,香煙繚繞。
誰還會想起當年,四爺就在這里,白天升堂坐殿,查賬追贓,晚上潛心默思,考慮朝廷諸事,以“不爭是爭”的超然心態坐看諸王奪嫡。
從綠琉璃筒瓦到黃琉璃筒瓦
歷代王朝,皇家宮殿的建設是有一定規制的,雍和宮也不例外,但又由于他是兩代帝王的龍潛福地,自有與其他寺院與眾不同之處。
比如,雍和宮曾經是唯一一個使用綠色琉璃瓦頂卻稱為“宮”的皇家建筑。當然,你也許會好奇我們現在看到的雍和宮是黃色琉璃瓦,不是綠色的,這是怎么回事呢?
雍正皇帝
當年,四爺歸天,靈柩沒有按慣例停靈于乾清宮,而是停在了雍和宮。按照皇家儀軌,雍和宮頂的綠色琉璃瓦是不能用的,所以,朝廷緊急施工,將雍和宮中的主要殿堂全部換成黃色琉璃瓦頂。
需要注意的是,當年的黃色琉璃瓦頂也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瓦頂,而是乾隆九年的!這一年很特殊,因為這年是大清建國整100周年。乾隆為表紀念,便將雍和宮進行了一翻大修,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雍和宮。
所以,從康熙三十三年,到乾隆九年,實際上雍和宮前后歷三朝皇帝共50年,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。
“金瓶掣簽”定轉世
雍和宮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駐地后,這里成為大清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。就是在這里,大清王朝確立了對西藏及藏傳佛教事務的統治,而最為關鍵的,便是由乾隆帝設立的金瓶掣簽制。
數百來年,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早就有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宗教儀軌,但弊端也有許多,最明顯的例子,便是當年六世班禪進京面圣之后,由于其圓寂太早,乾隆帝賞賜的大量金銀財寶沒有得到合理分配,導致了后來的18世紀末廓爾喀(今尼泊爾)人對西藏的入侵。
為了有效管理藏傳佛教并西藏事務,乾隆帝設立了金瓶掣簽制,解決了活佛轉世時選擇靈童的難題,并命清宮造辦處制作了兩個金瓶,一個送往拉薩,用以掣定達賴喇嘛和班禪兩大轉世活佛;另一個供于雍和宮,用以掣定蒙古、四川、甘肅、青海等地各大活佛轉世靈童。
“金瓶掣簽”制度確立之后,內地的各大活佛由雍和宮的金瓶選定,而第十、第十一、第十二世達賴喇嘛和第八、第九、第十一世班禪大師都是由拉薩的金瓶選定。
據史料記載,用于金瓶掣簽的金瓶是由乾隆帝親自設計,并全程監工制成。當時,乾隆帝還考慮到藏族的習慣,又專門將原定鑲嵌的紅藍黃寶石改成松石、蜜蠟、珊瑚等材料。如今雍和宮的班禪樓作為展廳,便陳列著金瓶的原樣復制品。
雍和宮里的木雕三絕
雍和宮為佛家圣地,自然有許多珍貴事物。除了前文介紹的由乾隆帝親自設計的金瓶外,最著名的,莫過于木雕三絕。
“三絕”之一
金絲楠木護佛巨龕
昭佛樓,原為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孝圣憲皇太后拜佛之所。在殿內的北墻,有一座巨大的護佛巨龕,是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雕鏤,佛龕從地面直達樓頂,貫通二層大殿閣樓,雕鑿了正龍、側龍、行云龍、布雨龍、盤柱龍、滾地龍等各態金龍共計九十九條。
“三絕”之二
紫檀木五百羅漢山
法輪殿為寺院僧侶集體誦經的場所,俗稱“大經堂”。殿內供奉的宗喀巴大師銅坐像背后,有一座高2.5米、寬3米的木雕藝術品,它由紫檀木雕鑿而成,并用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五種金屬鑄造了500尊羅漢,稱《紫檀木五百羅漢山》。
“三絕”之三
白檀木強巴大佛
這座強巴大佛為雍和宮“三絕”之冠,它的巨大,從腳至頂高達18米,且地下還深藏了8米,共計26米之巨。乃乾隆十五年,第七世達賴格桑嘉措進供的白檀巨木為基礎,精心雕鑿而成。
而且關于它,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:話說當年有三個紅衛兵來砸佛像。第一個爬上走廊,舉起斧頭想砍斷鐵索。斧頭落下,沒有碰到鐵索,卻正好砍在自己的腿上;第二個人拿過斧頭又砍,卻一斧砍空,掉下平臺,當即昏死過去。第三個人被嚇得站都站不起來。據說這三個人后來沒有一個活下來的。從此以后,再沒有人敢動佛像一下,佛像就這樣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。
雍和宮里的“鎮宮之寶”
在法輪殿內的宗喀巴大師像前,供奉著一座釋迦牟尼佛像。這座佛像就是雍和宮的“鎮宮之寶”,史料記載,這是雍和宮改廟第二年,西藏郡王的頗羅鼐特地從西藏敬獻給雍和宮的。已有近300年歷史。
如今,皇室已逝,雍和宮卻保留了自乾隆年間便開始行使的職能,并將繼續維持下去。年人流量在一百萬左右的這所院落,每日都在接受人間的香火供奉,寺院上空的梟梟香煙,將歷久彌香……
地址: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12號
門票:25元
開放時間:9:00-16:00
交通:地鐵2號線或5號線到“雍和宮”站下車即到,也可乘坐公交13、116、117、684路至“雍和宮”站。
轉自:最愛大北京(ID:zadbj010)
圖文:老陳
這里是北京
?
雍和宮,究竟為誰而建?
宗喀巴,如何復原妝容?
時隔三百年,誰與乾隆的母后拼手藝?
相距幾千里,敦煌壁畫為何藏其中?
敬請關注
《這里是北京》即將播出系列節目
廟不可言之“巧奪天工”雍和宮
敬請關注今晚BTV新聞頻道
《這里是北京》
播出時間:4月25日 22:40